第(2/3)页 皇帝也强压下怒气。 “来人,将杨尚书送往后堂医治。” 但心中火消不下去。 “杨尚书年逾花甲,为国操劳至今,以至老眼昏花,病体孱弱。” “朕当循仁君之道,给与安抚。今,着升杨尚书为从一品司业,赐良田百亩,以滋安老。” 皇帝都说是“老眼昏花”了。 那他参奏安国公世子的事自然就是无稽之谈了。 “众位爱卿,可有意见?” 皇帝威严问。 意见? 两朝阁老都被打发回乡种田了,谁还敢有意见? “皇上圣明。” 众人一致高呼。 皇帝心里“哼”了一声。 这些人还不算太蠢。 接连三个势力想要搬倒安国公府都没成事。 皇帝的态度又摆在这里。 想必短时间内不会再有这些幺蛾子了。 皇帝是这么想。 但挑事的人可不一定都对准安国公府开炮啊。 比如…… “启禀皇上,臣有本要奏。” 皇帝黑脸。 但那人还是出列,跪在前方。 “皇上,太子年岁已足,册妃之事不可再耽误。” 此人脑子转得快,没提什么“子嗣”。 因为众所周知,如今的太子殿下“那方面”的问题还没治好。 但既然能治,就不能耽误了娶太子妃。 皇帝松口气。 不是咬着安国公府不放就行。 再者,太子娶妃是正事。 “起来说话。” 皇帝微一抬手。 “皇上,臣有提议,不知可否?” 皇帝点头示意他接着说。 “安国公嗣女温柔端庄,医术超群,为百姓治伤皆是亲力亲为,人品上佳。” “商户钟氏女曾救太子殿下于危难,乃国之恩情,且太子殿下甚是钟情。” “老臣提议,不如先定下两位侧妃,以安朝邦。” 这人说话句句捧着,句句有理。 别说旁人,就连皇帝明知他别有居心,都说不出训诫的话来。 那个什么钟氏女,皇帝有听闻过两耳朵。 那种人,看在救了止儿的份上,做个通房都勉强。 还侧妃,想得美! 可钟晚意…… 儿子不争气,讨不了人姑娘喜欢。 安抚不好老臣。 若他借此机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