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露阳用意大利语一一耐心回复。 挑货才是买货人。 不怕他问的细,就怕他不问。 果然,在将小汽车一系列的性能和零部件技术、生产线工艺、工厂规模等等问了清楚之后, 意大利代表终于松了口:“我对你们的小汽车很感兴趣,如果你们也有想合作的意愿,我想去你们的工厂生产线上去看看。” 王轻舟、陈露阳几人登时对视一眼,脸上都难掩喜色。 展览会不同于广交会和产销会,当场就能下订单。 在技术合作之前,是要先考察生产环境和生产能力的。 “我这就去火车站,给这位意大利同志买票。”郝逢春语气振奋道。 “你尽快去买,如果买不到就赶快联系展览会,让他们帮着咱们买票!” 王轻舟对这次合作非常期待。 这次来参展的外国代表一共十七家,还没听说谁家谈成合作的。 如果省机械厂可以和意大利代表合作,那可就是展览会上头一份了。 “我先带着意大利代表去做个登记,做个备案。” 陈露阳害怕夜长梦多,拉着意大利代表就去了展览会的接待工作处。 看着陈露阳离去的背影,一直在旁边观察的高红鸣忍不住开口了。 “没想到陈主任竟然这么年轻?!” 于岸山笑道:“可不嘛,去年高中毕业就进我们厂了,是个难得的人才!” 高红鸣压根不信:“高中毕业就能写书了?” 北大优秀的学生多,天才也多。 可也没有高中一毕业就写书的! 而且写的还不是理论研究,而是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英语实用交流用句。 王轻舟笑:“这孩子脑瓜好使,学啥都快!” “不仅写书,我们小陈儿还给省大和省里领导讲过课。日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都会说。” “搁我看呐,要是来个西班牙人、德国人,没准他也会说。” 高红鸣感觉听天书一样:“他都在哪学的啊?” 于岸山说:“在我们省的外宾饭店学的,小伙子平时自己也用功,经常听广播。” “一来二去的,他就学会了。” 高红鸣突然对“一来二去”这四个字犯迷糊了。 一来二去,听听广播,就学会说这么多语言了?? 闹呢?! 就广播里的那些《法语入门》、《标准日本语》、《星期日英语》、《星期日日语》还有什么《广播之友》,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几乎期期不落的听。 可也没有一个像陈露阳这样,听完了能直接写书的啊! 虽然高红鸣不擅长意大利语, 可是刚刚陈露阳的发音与语调丝滑又娴熟,跟意大利代表交流起来毫无障碍,甚至两个人还有说有笑,连一丝怯场都没有,根本不像是一个新手。 可他这么年轻的岁数,又是省机械厂大院里长大的孩子。 除了这两个学习的渠道以外,还真的没有第三条路了。 这是个天才! 高红鸣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念头。 当备完案的陈露阳兴奋回来的时候,于岸山主动笑道: “小陈,这位就是展览会为咱们请来的北大外语系,高红鸣高主任。” “高主任您好,我叫陈露阳。” 陈露阳瞧见高红鸣,就仿佛是黄鼠狼看见了鸡,眼珠子都快冒绿光了。 刚刚领着意大利代表回来谈合作的时候,他就发现旁边站着的这位陌生人了。 结合之前展览会承诺的,他一猜就猜出来这人就是北大外语系的主任。 北大的老师…… 北大的老师! 那可是陈露阳做梦都想考进去的大学。 高红鸣赞赏的瞧着眼前意气昂扬的青年,握手道: “小陈主任您好,我是北大外语系高红鸣。你的意大利语说的真好!” 介绍完了自己,高红鸣说起了正事。 “小陈主任,你编写的那本《英语日常交流用句》在师生中的反响很强烈,我们想出一版书籍的配套音频资料。不知道您同不同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