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三通为了弄好室友这个人物,有过许多思考。 参考了他记忆深刻的一些反面人物,如祁同伟。 《人民的名义》主创给祁同伟的人物设定,沈三通就不喜欢。 冲击力有了,被权力小小任性的草根子弟,和被奸污的草根女互相依靠。 短暂的情绪刺激很足,但情绪过后,大脑回归,就失去说服力。 抛开祁同伟包庇强奸犯亲戚,弄得烂事不谈,这个人物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没有现实逻辑。 找回一口气还不简单。 老丈人退了之后,祁同伟逐步成为了梁家的支柱。 特别当老丈人去世,有的是办法拿捏梁家的生意,天天让梁璐跪着都行。 不能生育,在外面养个外室,孩子生就是。 非要给黑化找个理由。 人物设计上,还不如一个草根子弟,因为读书实现了层次跃升。 随着经济发展,越发贪婪,迷失在围猎,完全忘记了自己曾经的理想。 大学时的青春盎然,中年的纸醉金迷。 再和曾经的同学校友对照一下。 曾经的同学没有黑化,单位分房的时候分房,房地产市场放开,该换房的时候换房,该买房的买房。 随着经济发展,那个年代的政法大学生高材生,有个三四套房,几十万上百万现金不难,还干干净净。 一对比,祁同伟成了小丑,戏剧冲击力更大。 沈三通打算能拍反腐题材的时候,可以试试拍出来。 只是这种设计,有些“俗”,有些主流。 没有暗含的批判和抨击。 祁同伟这个人物的社会本质,其实很有意思。 因为权力的小小人性,在基层司法所工作。 主创的大动作,让观众忽略了极为重要的一个小动作。 祁同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父母是普通农民,儿子成了法官。 难道不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家庭甚至家族的命运吗? 平平淡淡的生活,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普通人,似乎在影视作品中逐渐消失了。 不受待见。 非要亿万身家,非要呼风唤雨,才是改变命运。 只有这样才是人,才是影视作品中人? 又回到了谁是人的问题。 不讨论祁同伟对不对得起国家培养,他一定对不起自己爹妈,完全是人渣。 种地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大学生,成了罪犯。 主创暗含批判导致的就是,祁同伟的人物没了现实力量,完全空心化。 沈三通做室友人设的时候,考虑过,是否安排救猫咪。 救猫咪,一种惯用套路。 让凶残罪犯,救可爱猫猫,展现人性。 从戏剧上可能会很好,全黑的人物上,一丝白很耀眼。 就像祁同伟,人物很有魅力,让多少人可惜,很多人代入了。 最后,放弃了。 考虑到电视剧和电影的不同,电视剧可以空心化,有戏剧性就行,因为免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