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赤壁》剧本编写上,沈三通没有找所谓的编剧大咖。 他对于《赤壁》的剧情要求,符合史实。 也就是以《三国志》为根基。 原创部分不自己瞎搞,采用《三国演义》。 最好的编剧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沈三通要做的是对赤壁之战历史进行一个现代化的解释。 所以《赤壁》的编剧团队,基本上都是80后。 一些专家作为顾问团队,提供三国时期的历史、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咨询帮助。 只是哪怕是80后,但也许是因为文科专业,初稿剧本的历史观,依然不让沈三通满意。 沈三通给编剧组讲课。 “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由胜利者书写,这段话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是对的。” “但是如果是贬义的用法,借此解构中国历史,那就是大错特错。” “我之前已经讲过,我关于我们的历史文化的形成,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前提是真实。” “我们的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首先是小姑娘。” “比如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清末之前,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是极为负面的。”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为了变革需要,一些人认为负面的变化也比没有变化来得好,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意义被拔高。” “现在,服务于改革开放,因为现实需要,也对“王安石变法”保持了高度评价。” 沈三通总结道:“不同的时期,对‘王安石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但不变的是‘王安石变法’的事实。” “是‘王安石变法’,不是‘张安石’也不是‘李安石’,是‘变法’不是‘固法’,是‘变法’不是‘变人’。” 在场编剧笑了。 沈三通却没笑,接着道:“我再讲几个例子大家体会一下。” “文艺复兴的那些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找出来几十万字的著作。” “这些文字是怎么保存下来的?” “一个文明是有痕迹的,看看我们的各地考古遗址,有生活、繁衍、战争的各方面细节。” “那些著作是真的吗?” 沈三通再举个例子:“文艺复兴很远了,我们说个近的。” “米国是科技第一吗?” “很多人以为是的,但其实米国自己的教育很糟糕,它只是从全世界吸引人才。” “为什么提起米国就是高科技呢?” “因为它是西方的头头,西方所有的荣誉首先属于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