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三通系统性讲完历史逻辑、赤壁基调,同编辑团队分析了初稿问题。 然后和一些编剧分别谈话。 沈三通做到这一步,依然不愿接受的编剧,说明无法胜任工作。 不适合的调走,再补充几个新鲜血液,继续弄第二稿。 他打算,借《赤壁》培养一支同心同德,历史观比较自信、积极的编剧团队。 为以后历史系列打基础。 随后马不停蹄。 又和美术、特效、外景的不同团队进行沟通、磋商。 《赤壁》特效非常庞大,包括他旗下中画在内,国内有四家电脑特效公司参与。 几乎是国内能有点技术力量的公司,一网打尽。 好莱坞也会有公司参与。 沈三通也算打出了统战价值。 外资的统战价值。 本来他不想用好莱坞的特效公司,但是人家一看他铁了心要自己搞。 而且节奏很稳,稳扎稳打,有搞成的可能。 立刻主动来接触。 谈,都可以谈。 沈三通感慨,换到后世18年,或者20年之后,肯定是封死他。 像黑公关声势大,其实没太认真,只是舆论力量。 没有完全释放产业、官方的力量。 说到底,从汽车厂商,再到好莱坞公司,产业界对沈三通有点警惕紧张,但说不上害怕。 它们尚且处于有自信的阶段。 05年没有内卷这个词,竞争也没有污名化。 这个时候西方是竞争优势方。 舆论上,和后世完全相反。 没有诸如让东大进入WTO是米国恩赐的怪论。 当下是自由,新自,社会达尔文论调极度泛滥。 西方让东大进入WTO的本意,是打算让欧米日的廉价商品冲垮东大本土工业,让东大变成西方工业品倾销市场。 东大工人权益也没人在乎。 05年不是加班问题,是物理伤害。 纺织厂、制衣厂各类工厂,一年要夹断几百上千的手指。 各种生产,事故,屡见不鲜,一年死掉很多人。 化学厂、制药厂、建材加工厂、煤矿等一些工作,会物理上对人造成损伤。 这样,已经是大为改观的结果。 再往前,80、90年代的时候,一年要断几千上万手指。 竞争内卷没有污名化,是因为当下是用东大血汗,给欧米提高好生活。 穿不完的衣服、玩不完的玩具!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类产品。 人家才不会骂呢! 后世之所以搞什么内卷、生产力过剩,是因为它们吃不到东大的血肉。 变成了东大出口高科技产品,换取欧米的原材料。 牛肉一斤价格不到二十。 看东大发展的利益转化为了自己的生活水平。 一个个土鳖,不给老爷干活,可以天天炫小炒牛肉,破防了。 不过眼下,05年的欧米还是很自信的。 考虑到好莱坞制作水平确实高,沈三通打算派遣几批次的国内人员去好莱坞学习。 最先进的肯定学不到,但是十年前的就足够用了。 当然,不是免费,有代价,还很高。 不只是高昂的学费,还要分包项目给他们。 不过《赤壁》项目很大,而且赤壁只是一个开始,沈三通有充足谈判筹码。 打算学一手高铁谈判的经典案例,做到真正的市场换技术。 《赤壁》项目是沈三通第三部院线电影。 按道理来说,应该轻车熟路。 但却是职业生涯,最累的电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