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曹操心态差不多,撕日历。 所以他不愿意等待,等个屁,迫不及待了都。 沈三通设计了多处情节。 第一处是南征之前。 曹操问身边的心腹:“明年有什么吉日,要挑个好日子。” 实际是暗示登基在即,要准备登基大殿了。 各种仪轨要做准备。 第二处是收复荆州之后,撵着刘备跑。 曹操穿上了华服,照着铜镜,整理自己的仪表,问心腹道:“我这袍服如何,日子选好了吗?” 念叨自己去年做的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女人? 他从不在乎女人,他曹操要的是江山,是天下。 他要压制儒家,兴法家,解决门阀问题。 第三处是给江东孙吴下战书之后,再问心腹,已经不是一人,而是多人:“要如何安排刘伯和?” 说完之后曹操转移话题道:“我们还是看看如何打江东孙权吧。” 至此,称帝之事在核心圈层摆上台面,公开化,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明白。 已经要讨论对汉献帝刘协是杀是留的问题了。 还有赤壁大战之前,曹操开了坛美酒,先庆祝一下。 沈三通的设计这些剧情,是丰富人物形象。 曹操赤壁之战失败,后世有前后眼知道会大败。 但曹操看来,大一统在即,一击就能胜利,自信满满。 这种心态之下,不可能一点感受都没有,毫无反应。 拍摄完曹操相关的戏份,沈三通转而拍摄孙吴阵营的戏份。 次要角色按照计划表,有另外两个摄影组拍摄,沈三通亲自执导重头戏。 曹魏阵营摩拳擦掌,意气风发。 而对于孙吴阵营来说,那就是万分凝重,人人自危。 这段剧情是曹操战书到了,孙吴阵营大部分主张是迎接、投降。 曹操已经拿下荆州了,孙吴一定守不住。 北方统一,曹操有中原,大一统在即,早投降早享受。 以长史张昭为首的人劝说孙权投了吧。 分析曹操是豺狼虎豹,挟持天子以征讨四方,有大义名分。 而且曹操已经占有荆州的土地,拥有刘表所训练的水军,包括数以千计的蒙冲战船,长江不再是天险。 再加上曹操兵力多,我们少,寡不敌众。 最后,早点投降,曹操也可以给孙权安排位置,如果打了之后失败了,想谈都没法谈。 沈三通看的很满意,宣布:“好,保一条。” 黄小明演技够,展现了孙权身为少主的愤恨和无奈。 其他演员也都是老戏骨。 演出了门阀的无耻,还有投降派的嘴脸。 沈三通化用了一些历史,朝鲜开战之前一些人的丑态,还有贸易战的时候,媒体、经济学家各种软骨头的丑态。 随便化用一点,拍出来神韵,观众看了一定血压升高。 然后拍鲁肃谏言。 全场一片投降之声,只有鲁肃一言不发。 孙权起身上厕所,鲁肃追到房檐下。 鲁肃为孙权分析利弊,谁都可以投,只有孙权不能投。 孙权投了之后,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而孙权呢? 也知道自己不能投,只是对能不能打赢心里没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