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要不浪,稳扎稳打,蜀汉和孙吴很难存续。 而孙吴相比较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压制投降派。 总体而言,孙吴阵营是有许多选择的。 蜀汉阵营局面就差多了。 夹在中间,刘琮那个死孩子,投降之前不知道说一声,又遭遇了军事失败,局面不要太差。 像刘备刚刚失败的时候,曹操大军来袭,刘琮献上荆州。 要是换个只知道空谈的文人墨客,那就完了。 天塌下来了,死定了,没有活路了。 只有投降。 大概率投降曹操,小概率投降孙权。 反正就是投降。 等到要去和孙权合作,寻求帮助的时候,又会自我贬低,把自己放在很低的位置上。 就是从没想过,定下神分析得失,寻找机会。 没有从危险中看到机会,去努力寻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说白了,只知道空谈的文人,不理解力量来源。 兵马粮草只是符号,没有具体的感知。 在他们眼中,强和弱是绝对的,是静止的。 但实际上,只要善于斗争,敢于斗争。 强弱是可以转变的,是动态的。 斗争取得胜利。 哪怕没有胜利,斗争本身就有意义,斗争本身就是胜利。 沈三通把自强不息的信念通过蜀汉团队传递给观众。 可以清晰的看到,经过斗争赢来他人尊重。 沈三通还做了一组对照,刘琮献上荆州之后,受到各种嘲弄,连个基本尊重都没有。 蜀汉室内戏结束,沈三通这组完成。 拍摄时间表制定的很合理,其他两组室内戏也基本拍摄完成。 室内文戏,他想要呈现一个鲜活的历史面貌。 如曹操,大一统在握,不摆谱,就不真实。 如孙权,一方面曹操来势汹汹,感受到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有可能收编刘备,也有贪婪的一面。 刘备,军事失败,面对生死危机,会恐惧。 只是恐惧之后不是丧气,而是生出更大的勇气。 曹操团队的自信威严,孙权团队的愤恨与勇气,刘备团队的自强不息,把这些呈现出来。 1月18日。 《赤壁》进入外景部分,先文戏后动作戏,战争戏留在最后。 依然采用分组拍摄。 随着转入外景,剧组人数开始增多,沈三通对于剧组的管理更加严格。 他自我要求同样严格,从不在剧组和女演员,做点什么。 导演buff加持的沈三通,哪怕自我要求降低,盾防也很高。 然而,陈郝来探班,一下子把他轰翻在地:“我不是你剧组演员,你担心什么?” 文中时间点到了,把古装大片收一下尾。 能斗一次,是因为内部团结,再加上凯子哥被逼进了墙角。 黄金甲救不了,本身就不团结,黄金甲内部就不团结,蒋志强、张伟评,凑不一块去。 古装大片海外利益也没法子,硬实力有差距,还是要和前世一样完犊子。除非我不按现实来,为了爽乱写,还是不要了。时间长着呢,以后再找场子。 赤壁有读者说我水,作者君加快。 为了写赤壁,演义翻了,正史也翻了,花了很多时间在里面。吴语森的赤壁重看了,看的很折磨。 张震的口音,梁超卫的口型,还有本子演的诸葛亮嬉皮笑脸,黑泽绿玲的小乔。剧情我都可以忍受,这些是真折磨。 差不多剧情写完了,外景什么的会加快。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