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以自由之名,压迫普通人,掠夺普通人。 总的来说。 原版忌日快乐2的主题,绝对要大改。 主题内涵很不对劲。 习惯性上价值,用自由的名义让普通人去做选择,实际上肢解家庭,鼓励家庭矛盾和裂痕。 具体情节设计上,上的价值没有说服力。 给出的理由也没有说服力。 女主变得不可爱,男主也不可爱,不值得观众去爱。 第一部的时候还没有这个问题,第二部就出现了这种问题。 沈三通认为造成这个现象,本质上,是米国价值破产完蛋了。 有第二部,说明第一部成功了。 主创和出品方以整大活的姿态整第二部。 吭吭哧哧端上来,要弄个大的上来。 最后,拉了一个大的。 还不如第一部,没有上价值来得好。 原版的电影主创,屁股上和掌握大量资源的利益实体站一块去了。 看起来,主创屁股和应有的立场分离了,自觉为某些利益群体辩护。 但要说这些媒体集团,有那么大本事,改变人的根本立场。 沈三通觉得它们没这个能力。 应该说米国人普通人,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来说,他们和本国利益群体利益是一致的。 说白了,普通米国人受益于这个体系。 以自由之名,行掠夺之实,高喊普世价值,实际上烧伤抢掠的秩序。 不仅是白左受益,红脖子也是。 只是白左承认这一点,红脖子吃了好处不认。 一个流浪汉可以通过吃救济活着,这些钱从什么地方来? 就是从全世界掠夺来的。 国内,米国普通人受到了利益群体的压迫。 但是在国际上,米国普通人压迫了更多的人,特别是第三世界的人。 所以,作为主创的普通人,也在自觉地去责任化。 这种去责任,就是说,自由无价,掠夺无罪。 把很多地方搞坏,吃了好处,不背责任。 因为伱也可以选择嘛,也可以放手一搏嘛。 只是俺们米国飞机多、航母多,所以更自由一点。 再问,那就是我对上帝忏悔了。 造成的结果。 国际上,米国欺负别国。 因此,米国国内,更有资源的人,欺负普通人,也理所当然。 米国中产,流离失所,无数家庭结构破碎,也是应得的。 是你米国人自己选的。 这就是后世米国落到“白茫茫一片大雪真干净”局面的原因所在。 从全世界掠夺那么多资源,芝加哥、洛杉矶之类的大都市圈,治安还那么差。 因为它们为掠夺去罪,编织了一套理论。 这套理论不仅对外,也对内。 从文化上来说,就是米国,还没解决一个老中几千年前,就解决了的问题。 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米国的解决方法是推给信仰。 老中则是从文化,到现实,脚踏实地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殷商的时候,信仰和治理就一体化了,政教一体。 到了周的时候,用礼法来规范人的行为。 这种结果,就是老中普通人,有一种牺牲、献身意识。 不想活,没意思,幻想自己和罪犯搏击,救几个人轰轰烈烈死去。 老中很多人有这种想法。 这样的想法产生的根底,在于这种死,被认为是“有意义的”。 从族谱,到地方志,再到社会,国家,都会记住。 之所以想这样去死,因为这不算死,还会以一种精神的方式活着。 这就是解决了“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好处。 米国就没解决,昂撒还好一点,可以推给信仰。 犹太更可怕,没有信仰。 犹太是彻底的一点责任都不沾,从不考虑往“哪里去”,反复把路走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