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沈三通听懂了李学健的意思:“我们来做救世主,也是和好莱坞学的,人家能拍,咱也试试。” 李学健笑笑。 沈三通知道,李学健觉得稀奇。 不只是李学健,都很新奇。 也有担忧。 很多主创担心观众接受不了东大人,来做救世主。 剧组转场。 沈三通这部戏得到了有关部委的支持,利用了816洞体工程的部分区域。 02年4月8日,国防科工委以科工密办(2002)14号文同意对816工程解密。 现如今正在讨论对外开放。 沈三通需要这样的场景,一番交流之后,选定了这里。 好口碑带来的效应。 沈三通的戏,拍的很好,场景很美,所以无论地方,还是有关单位都愿意配合。 816工程遗址,位于CQ市涪陵区白涛街道,紧邻乌江,背靠武陵山。 66年由军委批准建设。 该工程打山洞用时8年,安装设备用时9年,总投资7.46亿元人民币。 先后投入6万多人参与建设,工程历经急建、缓建、停建和转产4个阶段。 816工程遗址轴向叠加全长20余千米,完全隐藏在山体内部,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 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主洞室高达79.6米,拱顶跨高31.2米。 洞内有大型洞室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130多条,建筑布局宛如迷宫。 洞中有洞,洞中有楼,楼中有洞。 正式开始拍摄。 看完素材,沈三通发现比预期还要好。 这玩意,要是让他来搭建,笑死,他根本没本事。 当时不到八亿,现在可能要加两个零。 沈三通身处其中,似乎能感受到那个时代。 参与的人,连地方是哪里都不知道,得到任务指令,就在这里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心血。 有些人永远留在了这里。 这股力量,是沈三通无法虚构的,是真实存在才具有的。 他只是用镜头还原那么一两成,电影精气神就出来了。 沈三通又不得不感慨。 文化真的太弱势了。 十年,明明是近代史以来,中华文明一个辉煌的高峰,被反复解构。 一提就是伤痕。 这个词,操蛋到是米国给的。 不是当时东大人自己做出来的,而是卢心华,短篇《伤痕》的发表后。 美联社发了一篇文章,第一次用了“伤痕文学”。 《参考消息》转载,才在国内传开。 米国总统可怜巴巴的主动来求,当时东大决定米国能否退出安南。 这样的时代,成了伤痕。 沈三通看着眼前可以用奇观来形容的工程,无论如何,不见伤痕的影子。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