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三通提醒:“陈虹也是演员。” 唐妍暗示:“陈凯各娶了陈虹,还是挺爷们的,不想传言那样。” 电影到了梅兰芳赴美。 沈三通乐了:“这剧情太有意思。” “嗷!” 沈三通感觉被肘了一下,摸不着头脑:“你打我干什么?” 唐妍恨得牙痒痒,装听不懂是吧! 她也装作不好意思:“我不小心,对了,我看这剧情没什么可乐的地方啊?” 沈三通边看电影边解释道:“和历史不相符。” “虽然梅兰芳的确冒了破产危险,但历史上梅兰芳赴美经费问题,冯耿光作为银行行长,出了大力。” “梅党诸人与梅本人筹划费用前后总计约有15万。” “不是电影中由梅兰芳单人独臂扛起的这个经济危机。” “此次赴美前后曲折颇多,但梅兰芳虽思前想后,总的来说还是对赴美非常坚定。” “所谓‘报纸都登了消息,不去不好’的言辞,不是齐如山说的,而是梅兰芳自己的话。” “并非电影中被邱如白反复强迫、犹豫半天的人物。” “电影中《纽约时报》剧评人唱衰的情节,也不太见的是真的,大概率是虚构。” “还有演出,1930年的2月16日,梅兰芳在赴美演出第一站、纽约42街剧院首演,当晚剧目是《汾河湾》、《剑舞》、《刺虎》等。” “整个赴美演出中,《汾河湾》、《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打渔杀家》和《刺虎》等是重头剧目。“ “除此之外,梅党筹划,让米国波摩拿学院、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分别授予梅兰芳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目的其实是因为戏子在国内地位低,许多人与梅兰芳交往时往往有身份之虞,为梅谋个“博士”称号,至少在称呼上可以免去这种尴尬。” “这也算是梅兰芳曲径通幽地提高伶人地位手段之一,电影中也未涉及。” 唐妍听的很新鲜,很多都不知道:“你很了解梅兰芳生平?” 沈三通道:“我在研究做人物传记电影。” 唐妍问:“你笑那么开心是因为什么?” 沈三通道:“我大概捕捉到了陈凯各的内心戏。” 唐妍示意他快说。 沈三通道:“电影里赴美演出的剧情,除上面提到的一些情节,最有趣的就是,赴美之后,首演之夜前夕,《纽约时报》剧评人唱衰梅演出的前途,开演后首演剧目是《虹霓关》。” “以东方氏的刀马旦开始了米国之行。” 看了眼唐妍,问道:“你知道《虹霓关》讲什么吗?” 唐妍眼神纯真:“这戏不出名,你说《汾河湾》我知道。” 沈三通道:“《虹霓关》这折戏是梅兰芳有所创新的一出老戏,比不上历史上出名的剧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