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沈三通认为可能性很大! 一般来说,大片才能突破市场极限。 好莱坞特效大片起来之前,港岛功夫片能征服全球。 特效大片崛起之后,功夫片死的不能再死。 从电影票房排行就知道,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排在前面的都是大片。 实际上,东大电影票房排行,喜剧已经非常靠前。 之所以爱看喜剧,不是喜剧多好,而是大片拍的太烂,把喜剧凸显了出来。 一个个抽象的电影人,用实际行动告诉了观众它们有多拉胯。 烂到一听“古装大片”就是烂,一听“神魔大片”,也是烂。 类型片、大片全部完蛋,所以观众只认喜剧。 至少喜剧,哪怕无脑,有几个段子,也能打发时间,而不是大片或者类型片,看完想打人。 像《749局》,不值电影票都是小事,坐在电影院里,看弱智剧情,是真的折磨人。 被骗的多了,观众就只看喜剧。 如此,东大电影人,也没放过观众。 搞了两招,一招是“诈骗喜剧”,坑蒙拐骗。 不是喜剧,但是宣传成喜剧,整部戏也就一两个笑点,剪辑在预告片里。 另外,污名化喜剧电影,将喜剧电影归于三俗,或者强碱性搞笑片之类的称呼。 观众被逼的只能看喜剧,也不让观众看的舒心。 各种PUA观众,不喜欢垃圾导演的垃圾电影,一定是自己素质不够高,没有欣赏水平,而不是电影烂。 形成氛围之后,喜剧电影成了鄙视链最低端。 导致喜剧电影主创,不能只拍喜剧。 像《抓娃娃》,如果不是结尾拉胯,票房会更高。 结尾把家庭内部矛盾,扩大成了敌我矛盾,丑化了父亲形象。 难绷的是这种丑化,满足了刻板印象。 米国为首的西方一直鼓吹的,用监控探头,监视普通人生活。 别人反手泼的脏水,东大导演甘之如饴,拍的电影,拍出了外面塑造的刻板印象感觉。 模仿的《楚门的世界》,然而《楚门的世界》有现实背景。 海明威有话说,电影就是事实。 现实中,是谁在不停地监控,用特务手段威胁勒索? 棱镜门爆发多少年了,苹果电量显示用完,但还能运行,用来收集周围信息,德子被监听成了筛子。 之所以限制华为,是因为用了华子的设备,没法继续监听。 而东大一直反对搞特务手段胁迫这一套,和色诱不能用于地下工作一样,很忌讳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