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中影被打动,不是为了利益,十年前,十几年前还有点利益,如今金像奖没什么利益,只是团结的象征。 用周闰发,主要原因是姜闻决定。 随着创作的深入,姜闻有意识的排斥沈三通的决定。 项目成熟,沈三通控制力也没那么强。 至于电影结尾方面,沈三通提议自然无效。 对此,沈三通心情毫无波澜。 《让子弹飞》能正常拍出来就行,电影不错,也算赚钱了。 至于控制姜闻? 拉倒吧,根本不可能。 11月30日。 沈三通宣布:“《狼牙》杀青!” 这个月咪哩坚科幻灾难电影《2012》上映,从这部戏能窥见一二米国营销的厉害。 一个末日谣言,形成很强大的效力,甚至成为一种思潮。 效果上,和很多未解之谜,一些古文明,有相似之处。 没石锤证据,但又言之凿凿。 《2012》里面有特别“照顾”东大市场给的镜头。 只能说米国导演都是经过筛选的,下意识就是刻板印象。 而从十一月底开始,“最强”贺岁档来袭。 11月27日《花木兰》上映。 12月2日,陈克辛《武侠》首映。 12月9日,《刺陵》。 12月9日,《风云2》。 12月10日,《三枪拍案惊奇》。 12月17日,《十月围城》。 沈三通开辟的春节档还不成熟,而且贺岁档是传统强档期。 业内观点,观众用来看电影的钱有限。 谁先抢,不是。 谁先骗,也不对。 谁先让观众消费了,谁得好处。 靠后面,想看也没钱了。 这个贺岁档不负“最强”之名。 观众属于小打拉屁股——开了眼了。 行动上是看了国足比赛——日内瓦退钱! 沈三通陪着唐妍一部部看过去。 没别的,要和沈三通感受普通情侣的感觉。 使劲的作。 《花木兰》不是后世米国人拍的那部,是遮天主演的。 怎么说呢? 遮天算是如愿以偿进入港圈,金像奖向她开放,几年后还会获得最佳女主。 贺岁档守门员《武侠》,则纯粹是诈骗。 韩三瓶把《2012》和《花木兰》挤到了边角,《武侠》独占六成拍片。 《投名状》的口碑,还有3D电影的噱头,首日票房八千万。 次日下跌,再次日腰斩。 但首周末依然斩获了一亿七千万票房。 韩三瓶为了收回投资,发了狠。 看完的观众,一个字形容,纯粹是诈骗! 什么狗屎3D电影,只有字幕是3D,剧情一坨屎。 好多观众想起一个小道消息,《投名状》是沈三通干涉下的产物,确定无疑了。 妈的,国产电影,只有沈三通的可以放心看! 这个“最强”贺岁档,《武侠》只是开始。 《刺陵》、《风云2》,这两部电影也是重量级选手。 周洁论是这年头的小鲜肉、流量,能带票房。 《大灌篮》破亿。 《熊猫侠》五大卫视高价引进,卖了二轮、三轮播放。 《刺陵》,朱延坪+周洁论+林志林,陈导名助阵。 陈导名是投资人吴墩谈下来的,贾静文干爹。 周洁论号召力巨大,院线给了《刺陵》三十个点排片,《风云2》二十八,口碑稀烂的《武侠》十五个点,《花木兰》和《2012》分剩下的。 《刺陵》有多烂? 直到《富春山居图》上映前,才帮它洗了最烂之名。 这部戏说明弯岛没东西了。 仍具有号召力的周洁论,“弯岛第一美女”,踩着遮天一步登天的林志林,曾志卫、陈导名助阵。 弄出没有故事没有逻辑可言的电影。 各种人物离奇出现又离奇消失。 完全是植入广告的间隙,见缝插针地放了一些不带情节的动作戏进去。 《刺陵》也是周洁论口碑破碎的开始。 电影是真金白金,歌迷忍耐也是有限的。 之后的《苏乞儿》、《逆战》、《青蜂侠》,全部亏损,然后就没然后了。 如果是《刺陵》说明弯岛没东西,那么《风云2》,则说明港岛也拿不出什么东西。 《风云》系列大IP,郭富成、郑一健主演。 前作98年的《风云雄霸天下》,大陆拿了2000万票房,港岛本埠票房四千多万港币,年度票房冠军。 最终呈现的电影,《风云2》和《刺陵》不相上下。 没有故事,没有情节,没有人物,没有逻辑,什么都没有。 也没有唐妍。 前世演了,这一世没演。 这个“最强”贺岁档。 重量级《三枪》和《十月围城》还未登场。 两部戏,上映之前,便火药味十足。 《十月围城》的发行方伯纳影业,和《三枪》的新画面新仇旧怨不断。 当年《满城尽带黄金甲》,3.6亿元投资,《伤城》《门》等同档期影片为避免与《黄金甲》的正面对抗,纷纷被迫变更档期。 与此同时,《伤城》片方保利伯纳爆出《黄金甲》片方与数字院线签订了一份为期一个月的独家放映协议。 从06年12月14日至07年1月14日,整整4周的时间,全国数字院线将只放映《黄金甲》一部电影。 伯纳指责《黄金甲》的垄断行为。 老总于东当年曾几次向总局反映情况,希望总局能遏制《黄金甲》的霸市举动。 效果很好,《伤城》之后确定在数字院线顺利上映。 张伟评贺岁档开始之前对外公布:《十月围城》什么时候上映,《三枪》就什么时候上映。 新画面和伯纳持续对垒,一直到《龙门飞甲》、《金陵十三钗》同日上映,等到张一谋离开新画面,张伟评再不复当年。 张伟评最大王牌是张一谋,“一谋在手,天下我有”。 有一说一,张一谋确实很牛。 尤其奥运会后,声望值达到顶点。 贬义词的“国师”,是媒体用来恶心张一谋的,讽刺他是御用文人,是走狗。 没错,相比于一些奇行种,老谋子不要太正。 《一个都不能少》结尾,魏敏芝寻找学生被电视台报道后,学生被找到了,电视台派专车送他们回村,社会各界捐赠的一卡车学习用品送到了学校。 再加有国旗镜头,戛纳电影节主席雅各布看过后公开表示不喜欢,认为电影是在替官方做宣传。 张一谋写了封公开信与戛纳决裂,把电影撤了回来,送到了威尼斯。 在当时媒体看来,张一谋没有风骨,没有文人气质。 粉饰太平,唱赞歌。 等到《英雄》,一部影片推动电影市场化,院线改革,开始制片方和院线分成模式,批评达到巅峰。 一堆学者跳出来质疑张一谋价值观存在问题,替暴君嬴政洗白。 张一谋内心很强大,“国师”“农民”都是揶揄他的,奥运八分钟一片批评,最后呈现出来震惊世界的开幕式。 “国师”也和“五毛”“粉红”很多词汇一样,发生了性质变化。 可以说,张一谋在一个时期,一个人扛起了东大电影。 九十年代,张一谋的电影在三大电影节的奖项,占了东大所有导演总和的小一半,超过了港台电影导演的总和,超过了棒子电影导演的总和,是本子电影导演的一半还多。 市场化是他开启的,开启了大片时代和商业片,带动了电影市场的黄金十年。 谋女郎。 张一谋的电影,保底二线,捧红了巩利和章紫怡。 不只是电影,还有印象系列,带动地方。 张一谋属于一个时期的电影版本之子。 不求全责备,比较客观的看,张一谋确实牛。 后世也牛,一个七十多的老头,还精力旺盛,职业生涯有了新玩法,从个人角度是真了不起,意志非常强大。 沈三通很佩服,后世的问题不在于老谋子。 是没人把他送走,把他出清。 业内没有出现更多的后浪把他拍死。 沈三通觉得对老谋子的最大敬意,就是把他这一页掀过去。 当然,张一谋再牛,《三枪》依然是圈钱的烂片。 六月初开拍,八月宣布进入后期制作,同时开始宣发,将在12月10日上映。 剧本根据科恩兄弟的作品《血迷宫》改编。 《血迷宫》的特征是黑色电影、希区柯克。 尺度大,改编剧本有难度,项目又是张伟评主导,张伟评审美水平一言难尽。 06年,《黄金甲》,张一谋邀请了巩丽和周闰发,张伟评认为这两位已经“过时”,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他强制干预下,加入了周洁论的伦理剧情。 《三枪》立项时,张一谋本想呈现一种严肃又悬疑的氛围。 张伟评却非要启用小沈羊,因为他在春晚大火,然后电影就偏了。 当赵大爷,小沈羊,以及其他二人转演员出现在张一谋电影里,用后世的话说,事情变得抽象了起来。 《三枪》这电影是为了弥补新画面,张一谋弄奥运会,新画面两年没有收入。 2月10日18时起,《三枪》在主要城市的大型影城进行点映,截至凌晨1点场次售票结束,点映票房一千多万。 首日成绩六千万,比不上沈三通记录,但也很强。 截止12月,最新的银幕报告出炉,六千块银幕,而且各地疯狂建造电影院。 符合张一谋的号召力,《黄金甲》单日最高票房破了3000万,那时的银幕数量为三千块。 随着《三枪》的首日排片达到百分之五十五,《花木兰》、《2012》直接下映。 沈三通陪唐妍看了《三枪》。 “也没那么差,麻子掌柜的被害与循环偷尸、错杀,故事情节带着轻捷聪敏的跳跃和幽默感。” 沈三通有一股既视感和熟悉感。 这不是客栈大电影吗? 《满江红》出现不是偶然,《三枪》是客栈剧本杀。 和吴晶能拍出《战狼》一样,事务发展有其脉络。 沈三通的电影很重视意识形态,也有原因。 后世被恶心坏了,很在意也很敏感。 《三枪》就是老谋子《满江红》的来处之一。 唐妍:“我看着也可以,就是有点别扭,过几天我们去看《十月围城》。” 沈三通带着大厚口罩,无奈点头。 养胎、坐月子不在身边,目前情况是唐妍说什么就是什么。 张伟评为了给《三枪》造势,直接炮轰韩三瓶是座山雕。 “前几天,我碰到了电影局的一位领导,他问我,这两年华表奖为什么请你多次都不来,我说,华表奖已经办成一家独大和个人崇拜了,知道的是官方最高奖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公司的堂会呢——台下坐的都是内地港台的扛把子,上面一片‘谢韩三爷’的喊声。什么‘三爷’啊,我刚开始还以为座山雕来了呢,把华表奖搞得乌烟瘴气。” 所以,沈三通真不算什么,他都是批判现象,没有明目张胆针对任何一个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