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沈三通在小本本上,记下自己的想法,未来电影行业,乃至于娱乐、文化行业,大概有三道关。 第一道是眼下影视资本的迅速膨胀。 《白蛇》《画壁》这点场外手段只是开始,等到院线完全联合,制作、发行、院线几方力量铁板一块,那个时候才叫一个明目张胆。 沈三通相信到到时连他的电影,也敢踩。 可无论如何,三通娱乐不能干。 不能飘,不能搞阴阳合同,更不能操纵股价。 第二道是互联网关。 不是说互联网资本进来,而是三通娱乐要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初心。 在复杂的舆论当中,能够依然毫不动摇,以内容为主。 这一关里面,也包括粉圈,包括主动去蹭社会争议话题,尤其是随着自媒体时代兴起。 这些是捷径,但也是死路。 电影粉圈化会导致自产自销,票房、影评、“观众评论”全部不可信。 观众评论要打引号,全是水军。 比如《射雕》电影由肖占出演,粉圈电影就是粉圈电影,偏偏想要以粉丝裹挟着路人入场。 而且针对不同博主,有不同的话术。 非娱乐博主,偏向于大众博主,下面就是“我爸妈初一从来不去影院的,这次说要去看射雕”“你敢信今早是我爸先拿着手机叫我来给他选座的”“我爷爷从来不看,但是武侠要看”. 不是直接推荐,但是给人一种感觉,大年初一带着父母、爷爷奶奶去看《射雕》是个不错的选择。 什么是真? 什么是假? 分不出来啊。 一开始这个玩法能赚,但是当粉圈口碑全面崩塌之后,观众不会相信任何人,只会接受线下朋友的推荐。 首周票房都不可信,要等次周再看票房走势。 也就意味着,所有电影都要被路人观众打上不可信任的标签,要先自证自己不是骗人的。 甚至因为粉圈话术迭代,连自证都可以是话术之一。 社会争议话题更是不能碰。 在初期有收益,可问题在于,不可持续。 抖印和某乎,以及微博,社会议题多的是。 想要精神内耗,到晚上吃这些平台的情绪垃圾就是了,不仅管饱,还不要钱。 拍这类撕裂社会的电影,电影就没有存在意义了。 到处都可以吃屎,为什么要花钱进影院呢? 而且网络上吃屎的,很多数字生命自说自话,人家工作如此。 有几个正常人? 看电影需要真人花钱购买,用题材去撞社会议题,给人的感觉就是电影圈和网络空间的粪坑没有区别。 见到粪坑在前面,正常人是绕着走。 第三道关,则是“精英”文化的崩塌。 精英也要打引号。 自诩精英,却不喜做事这类人,其中文化、媒体领域不少。 这部分人上承接五代、六代导演,受外部叙事影响。 女性题材,就是产品之一。 这道坎也最为关键,电影粉圈化尚属于内部矛盾,这个则是敌我矛盾。 对于国家发展成绩无动于衷,跟着外面指挥棒起舞。 外面拉什么里面吃什么,不仅蠢,而且坏。 电影最大的基本盘,就是男女耍朋友社交。 这部分人,不管电影院里放的是什么电影都会买票,能够让他们亲亲抱抱最好,不能的话,打发打发时间也行。 只要不是看完之后闹分手的电影,基本都行。 “你怎么了?”陈澈希见沈三通面露痛苦。 沈三通简单和陈澈希说了一下,细节不会说,重点在于大方向务虚。 不怕人知道,随后他也会整理完,在内网学习讨论。 能不痛苦吗? 三通娱乐可是龙头,首当其冲的就是他。 想要摘干净真不容易,要想走下去,就必然要珍视公司名誉。 犯错不怕,但是态度不能有问题。 也痛并快乐着。 这也是很大的机会,只要不受这些影响,以东大市场之大,足够三通娱乐驰骋,而且只要超越“三关”,不进入坑里,相比于同行,这就是优势。 第一关陈澈希能理解,已经有了这个苗头,第二关也有点头绪,第三关则完全没有头绪。 把最不挑食的观众赶出去? 违背了趋利避害的本能。 “不可能吧,谁会把自己毁了?” 沈三通张了张嘴,一时无法解释。 一般确实没有这样的电影。 毕竟情侣是最不挑食的观众,电影从业者会那么傻逼吗? 可事实证明真是如此。 之所以产生这种自毁情绪,说到底是思想的源头,西方叙事,特别是花旗国弥漫着自毁情绪。 东大网友对账之后才发现,花旗国老百姓是真能忍,不愧是中世纪持续那么多年的顺民。 也完全能理解普遍弥漫的自毁情绪,那种环境和压力之下,人不带着点疯癫,才不正常。 跟随这种社会现实的社会意识,能不自毁吗? 打发了陈澈希,沈三通收拾了房间,叹了口气。 这个国庆,电影之外也发生了很多事。 一个是乔布斯去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