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此,他都是装糊涂。 “我们电影和《龙门飞甲》的竞争正在关键时候,这个时候不能有负面新闻。沈三通的话也就是在业内流传,没有公开表示,我们不能激化矛盾。” 张伟评道:“这个事比较敏感,我在和对方积极沟通,我们这边,一定要只有一个声音。谨言慎行,注意舆论风险,不要胡乱发布。” 付露露立刻反驳:“这什么道理,他来搞我们,我们还什么都不能说?” 张伟评懒得解释,这个事他相信张一谋清楚里面的道道。 有些事不上称什么事没有,上了称要就事论事。 《金陵十三钗》的问题,他们俩一个制片人一个导演,都很清楚不能摆在台面上说。 “听听张总说什么。”张一谋也知道有些事可以做,但是不能说。 张伟评从称呼上感觉到了张一谋对他的疏远,面上笑着:“老哥你看好吧。我简单说三招。” “沈三通这番话,真正惹到的不是我们。照他的说法,电影行业不过刚开始,文化、写作这方面起步早的,已经有了一个特殊的利益群体。” “一开始外面给资源扶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可依然受外部影响。” “他说的没错,正因为没错,所以得罪人,这叫不智。” “不尊重前辈,新画面对电影行业发展有功,沈三通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喝水不仅忘了挖井人,还要骂,这叫做不义。” “《龙门飞甲》成绩没有《金陵十三钗》好,作为三通娱乐的掌门人,占据了一大块市场份额,依然不满足,没有丝毫宽厚分享之心。他大放厥词,输不起的样子,这是不仁。” “他还有偷生,其他黑料,老哥,你还不放心我吗?一定让他为自己的妄言付出代价。” 张一谋听到“偷生”二字眼神一动:“先这样吧,希望奥斯卡有个好结果。” 再次一无所获从张伟评那离开,付露露忍不住抱怨道:“你刚才就应该借此发难,《金陵十三钗》宣发需要那么多钱吗,他张伟评赚了这么多钱,都搂自己身上了。” 付露露是真急。 张一谋做文艺片时期的御用剪辑师,随着拍商业片不再合作,但是从《超市》开始,就被沈三通招揽,如今上千万身家。 团队里人心思动,这个待遇差距太大。 张一谋自己能接受给张伟评打工,团队成员难以接受。 不少人在念叨,给三通娱乐制作一部票房成功的电影一辈子保证有了,跟着张导没钱途啊。 时常有人往三通娱乐跑,再这样下去队伍要散。 “我知道,我知道。”张一谋喃喃自语。 他这一辈子吃过的苦头,走过的弯路,太多太多。沈三通的批评,他在最初气愤后,就不这么生气了。 和张伟评的关系,才是不得不处理的事。 娱乐行业的大发展,张一谋怎么能看不到? 如果在三通娱乐,或者在华易,哪怕是单干,现如今也是亿万身家了吧? 张伟评将他当成摇钱树,却不肯分出利益,甚至当做了私产。 来自家里,跟着他的团队,还有家外的 张一谋在犹豫,他能听懂张伟评话里隐含的威胁,能搞沈三通自然也搞他。 而且张伟评是大嘴巴,做了点好事能吹的很大,何况《英雄》没有张伟评确实拍不出来。 “也许,我不是一个勇敢的人。”张一谋有点羡慕沈三通。 他做不到快意恩仇。 对姜闻这些人他是看不上的,可是沈三通确实靠自己打出了一片天。 “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付露露安慰道。 上海。 韩憨他爹韩人均看向屋外。 十二月底的上海,温度依然不低,下起了雨。 “要下雨了,这个时候窗户要关好,衣服也要收,哪怕是室内,不收还要等一个晴天,难免会潮湿。” “孩子,人一定要聪明,会看天色,和老天爷对着干,没有好处的。” 韩人均谆谆教导自己的儿子。 将三篇文章的最后一篇点击了发表。 如此自23日、24日、26日一共三篇文章发表完毕。 韩人均给儿子把前行路上的刺,一点点拔掉。 往后可以说,少年被书商推上舞台,无知所以热心键政,个性张狂,只是被有心人宣传为鲁迅再世,被西方当枪使。 所以才会对外面过分鼓吹,对自家历史偏见无知,引导无数年轻人思想混乱。 韩憨也是受害者。 哪怕沈三通没有要求,韩人均也会如此做。 污点,走到台面之前必须洗干净。 本来很困难,但只要有人猛烈抨击,因为抨击的人过于反,会导致自家儿子显得正常、温和。 这三篇文章是口头上对过去的一个告别,未来再找个机会把博客全删了,就是行动上的否定。 做过机关报编辑的韩人均,自有一套观察风向的标准,无论是什么风,在这片大地上,蠢货是无法笑到最后的。 而且时间点很重要,11年、12年、13年,或者再往后,同一件事结果完全不同。 有的是起义,有的是投降,最后的只能成为俘虏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