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待业青年其实是这个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是国家发展地一个重大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没有爆发,很大原因是现在所有人都不能离开自己出生地。 就算张军从农村到县里来,想要住招待所,都得要有证明。 如果去远的地方,甚至只要出了市,就很容易被人给认出来。 毕竟国内方言很多,尤其是南方,出县可能音就不一样了。 这个事对黄涛的影响很大,忍不住追问:“军哥,可现在还没有解决办法啊!” 张军开玩笑说道:“是不是觉得跟着我没有安全感,还是希望国家给你安排工作?” 黄涛顿时慌了,赶忙解释:“不是!不是!我只是担心,我们家的条件就这样,下面会有妹妹。” “我可以跟着军哥干一辈子,但我妹妹不能没有工作啊!” 张军见黄涛认真了,轻轻一笑,安慰道:“你也不用着急,我就跟你开个玩笑。” “我大概也有一个猜测,这个事用不了几年就能解决的。” 后来放开做生意,其实这个口子,就是为了解决就业才开的。 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国家接下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是没有一个明确路线的。 站在后来的角度,大概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对国营厂放开,根本就没有想过让个人去做生意。 当时设想是,个人还是按照以前的路线走,做好螺丝钉就行,有稳定工作。 国营厂形成一个自由市场,说白了就是国营厂和国营厂之间相互做生意,增加效益,甚至出口。 但这个明显走不通,因为国营厂有很大的问题。 后来就进入第二阶段,为了解决太多待业青年,以及部分国营厂效益不行,员工日子也不好过的问题,以及农村没有收入的问题。 国家给这些人开了口子。 个人可以销售农产品,城里待业青年,还有一些国营厂员工,可以从事一些简单的商业行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