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徐伟第一次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没有觉得那些主人公孝顺,反而觉得他们有病,这样作死居然还没死! 可以说为了名声,这个时代的人炒作起来不会比现代人差多少!甚至更强,因为在这个世界,谁要是抢到热点就可以当大官! 而名声大的人出仕就是2000的大官,就像荀爽是天下闻名的大儒! 当初董卓废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即汉献帝)为帝。他征召大儒荀爽为官,荀爽想逃避征命,但因官员催迫,只得受任平原国相。前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时,又被朝廷追拜为光禄勋。在职三天后,于十二月戊戌日升任司空。荀爽自被征召的命令到位列台司之职,前后才九十三日。 看看只要有名声,从一届布衣做到三公只要三个月时间,就是因为利益如此大,这个世界的人为了刷名声已经到了扭曲的程度。 徐伟记得自己在现在看的书当中,不知道哪位的所谓民国大师说过,三代之后风气最好就是东汉时期,尤其是东汉末年,这个时期君子遍布天下,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 徐伟对此是不以为然的,只要深入想一下,就知道这话是有问题的!这个时期要真君子多,东汉朝廷是怎么亡? 难道因为朝廷当中君子太多了,所以亡国了! 深入想一下的话,那君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就是负面的意义! 这不是违反了大家的常识了,那些君子只怕大部分都是伪君子!所以东汉朝廷在这这些伪君子的努力下灭亡,这才符合常理! 毕竟在1000多年之后,还有一个因为众正盈朝亡国的大明王朝! 鲜于银显然也是想要用这样的事情刷一下大汉忠臣的名声,这样他即便不能再为官,他的子孙后代为官却可以做大汉做大官,甚至藤甲军学了大汉的这一套举荐制度,有了忠心王事的这个名声,那子孙后代也可以在藤甲军这里出仕! 鲜於银的行爲讓徐伟想到了后世的东林党,个个名声震天,号称要为国为民请命,众志盈朝。对待大明皇帝更是像副本里面的boss了,天天拿大明皇帝开刷!来提升自己的名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