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按照神谕的意思,北方三月播种八月便能收获,南方可在六七月份播种十月收获,其亩产量约在五石左右。另外几样,亦是种子,都是美味果蔬的良种。” 《剑来》 且不提草莓、西红柿还有辣椒这些果蔬种子,王迪挑选的玉米种子,都是亩产在千斤以上的优良品种。换算成“石”这种计量单位的话,至少都能达到十石以上的产量。 不过嘛,他也知道,十石的亩产量,是基于后世精细化的农业基础方能达到的高产量。现如今,头茬留种过后,还能保留五石的亩产量,也就是五百来斤,这就算很好了。 况且,比照后世的一亩地,宋朝一亩地要少七十平方米左右。 “五石!” “半年亩产五石!” 听闻自家好大儿的话语,赵恒与刘娥这两口子,齐齐失声。 要知道,这年头,一亩中田的产量,南方可出米两石左右。若是在北方,仅能取粟一石而已。 再加上与强汉盛唐两朝作比较,并非大一统的赵氏炎宋,领土可是要小了许多。 与此同时呢,和强汉时期的一千一百万户(六千万人口)及盛唐时期的一千五百万户(约八千万人口)相比,承受了不该承受的巨大压力的宋朝,需要养活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近两千万户超一个亿这种史无前例的巨大规模。 万幸的是,两浙路、江南两路以及荆湖两路,在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积的情况下,开垦出来不少良田。否则,当下这个时候,凭啥以百八十文钱的超低粮价便可购得一石米粮! ... 农为天下之本务,农稳则民固,民固则邦宁。 若是再配合上《百科全书》当中的诸般妙法…… 死死盯着自家好大儿手中那几粒黄灿灿种子的赵恒,一瞬间的功夫,变得口干舌燥的他,既想摸一摸这名为“玉米”的种子,又怕一个不小心碰坏了这几粒经由昊天上帝以无上神通赐予下来的神种。 哪曾想,自家好大儿道出来的好消息,还远远不止这些。 “父皇,娘亲,玉米的神奇之处,不光是体现在亩产量这一点上。” “此物耐旱、耐寒、耐贫瘠…即便是在那十年九旱的贫瘠地区,出苗以后,在整个生长期不浇水的情况下,此物也能保证一定的产量。如若能在其出穗以后浇上哪怕只有一次水,亩产达到两石以上,理应不是什么难事。” “唯一的缺点,仅是怕涝而已。” 两石,也就二百来斤左右。就这,若是按照王迪咨询到的信息来说,他还是往少报了很多很多。 言语落罢,正如他预料的那样,自家爹娘满脸都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 毕竟,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年代,干旱缺水对于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要不然,朝廷也不可能年年耗费巨资去兴修各种水利工程。所图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方便农田灌溉提高亩产量罢了。 “天可怜见啊!”抬头感慨了一句,赵恒终于明白为何昊天上帝会以通天跨界的无上神通赐下这种名为玉米的良种。 有此神物,这岂不代表着大宋耕地直接翻了一倍有余! “三郎……”轻轻挽着官家的臂膀,刘娥满心激动不已。 作为从底层爬上来的女人,当下这个时候,已是激动到说不出话来的她,简直太清楚这种耐寒、耐旱又耐贫瘠的神物,究竟能给大宋带来何种巨大的好处。 “吉儿,速速将其收好!待到年后春耕时分,父皇…父皇在宫中给你整上几亩上等良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