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噩耗传1-《女商枭》


    第(2/3)页

    其实,不是明宗皇帝偏心,而是这封号称是林若所写的信笺,他在看到第一眼的时候,就知道不是出自林若之手。原因很简单,这封信的字迹确实跟林若的笔迹极为相似,几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大理寺、刑部、京兆府联合调查后认定这字迹是出自林若之手,便说明了这一点。

    但上面有两个字很明显地露出了马脚:一个是“顾”字,常人写“顾”字右半边的“頁”时,不论行、楷、草、隶或者其他,其中的三横一人都不会如林若那样换成一个“爻”形。因为平时她很少用“顾”这个字,所以这个习惯少有人知。明宗皇帝之所以知道,还是在她几次的陈情书上所见,并从她口中问得缘由。另一个是“希”字,因为是她姐姐的名讳,所以林若在书写“希”字的时候,会下意识地在“?”的右下方,添上细小的一“丿”,十几年的习惯,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甚至在给太后抄录的佛经里都有这个习惯,还是被绿筠姑姑发现之后提醒,重新抄录了一份。

    这两件事,少有人知,所以明宗皇帝几乎可以肯定,这封信,不是出自林若之手。

    但是,他并没有把这件事说出来,他想要看看,究竟幕后之人会是谁,竟然会不惜用顾炎年的命来设下陷阱,置林若于死地。

    他端坐高位之上,俯瞰着阶下的儿子和臣子。环视而过的目光,尤其从一众儿子的脸上扫过,烨王的垂眸,太子的焦虑,宁王的蹙眉,还有开始涉足朝堂的六、七、八、九四子脸上各异的表情,都尽收眼底。

    皇帝的沉默,果然让事情愈演愈烈。

    不少朝臣开始表态,言辞犀利者甚至说出“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之论,纵然林若再得宠,却仍非真正的金枝玉叶,既然大理寺、刑部和京兆府皆认同这封信的笔迹是林若无疑,那就应该让荣王妃过堂受审。

    在争论过程中,又牵扯出一桩事:大理寺法直官参新上任的刑部都官司主事苏慕禹徇私,在未获得顾家同意的前提之下,擅自剖尸!

    死者为大,更何况还是才晋升的城防营右副都统领,从四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纵然是意外罹难了,那也是不能无故伤其身体发肤的!

    这个靖平侯世子,胆子也忒大了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