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18日上午,部队准时出发,于中午时分到达邵飞预定的伏击位置。 邵飞开始部署部队,一排、二排、三排单兵间隔一米,在土坡展开防御阵势。 各排配发3挺歪把子轻机枪,一名狙击手。每名战士配发3颗手榴弹。 四排为预备排,后勤负责运输伤员,医疗队6人,在土坡后面50米处负责救治伤员。 邵飞和其他9名特战队员,埋伏在公路东面20米处,用干草堆彻底将其隐藏。 部队一切安排就绪,就等鬼子们自投罗网。 一小时后,十二辆日军的军用卡车,朝伏击圈缓缓开来。 第一辆车的驾驶座旁,坐着的是一位少佐军官,他不断的从汽车窗外观察外面的地形。 前方的土坡并没有引起日军少佐的太多关注,因为没有人会笨到,在这种低坡度的开阔地伏击他们。 十二辆车继续大摇大摆的行驶,等完全进入赵飞三个排地伏击范围内。 突然“砰!”一声枪响,秀才打中了第一辆车的前部轮胎,车“吱~”的一声停到了路面。 这时,西面的赵飞已发动了猛攻,机枪、步枪的子弹如雨点一般,朝车厢里的鬼子射去。很多鬼子没来的急下车,就一命呜呼,免费回了老家。 “下车!隐蔽!” 少佐大喊后,拿着大正十四手枪,狼狈的爬到汽车的东面,依托汽车为岩体开始指挥反击。 汽车上的鬼子,快速的从车里跳出,躲到了汽车的东面。运气不好的鬼子,跳车后直接被子弹打中,和这个世界就此绝别。 赵飞的一轮突袭击毙了日军三十多人,但此时训练有素的鬼子已经站稳的脚跟,开始依托汽车对赵飞展开反击。 鬼子并不像电视里演的是泥捏的,枪法准,训练极为有素,尤其是抗战初期的鬼子,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临场反向超乎了邵飞的想象。 鬼子步兵反击的同时,重机枪手在汽车的前沿架起了机枪,对赵飞开始疯狂扫射, 二十名鬼子架起了掷弹筒,开始炮轰赵飞的阵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