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变向撤职-《抗战之特战兵魂》
第(2/3)页
会议上,委员长一失常态,破口大骂。
参加会议的参谋总长何应钦与张发奎相交甚厚,片刻之后,待蒋委员长稍稍消了些火气,何应钦赶紧替张发奎打圆场。
“委座,张向华放置第四军不用,我看必有苦衷。他是怕第四军被日军缠住脱不开身,如今全军既已安全撤至二线阵地,结局也还说得过去,不如让他在金官桥一线阻滞敌人,以功补过!”
第二军团隶属第九战区,身为第高长官的陈诚也不失时机地主动承担了责任,他以低缓沉重的语气说:“委座,第二兵团失守九江,本人作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也有责任。第二兵团放弃九江,是我同意的。当时的情况的确是情有可原。第二兵团处在临江面湖,无任何隐蔽物的滩涂地带,与陆、海、空占有绝对优势的日军作战,若是再死打硬拼,只能徒然增加无谓的牺牲!”
委员长怒气未消,指责陈诚道:“你这是在为张向华开脱吗?你是不是老毛病又犯了?”
陈诚感到脸上无光,远有兰桂的龙慕韩,近有马当的薛蔚英,于是微微壮胆道:“拼光了部队,纵使守住了一座已成焦土的空城,最终还得丢!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向华多次向我苦求空军和海军支援,可我们的海军差不多已拼光,空军也元气大伤,所剩不多的几架飞机只能用于武汉的防空。鉴于这些情况,为了守住赣北、鄂东主要阵地,保存有生力量,我同意了他们放弃九江,撤至二线阵地的请求……”
“住口。”
委员长用手杖顶了下地面,不愿在听陈诚的解释。
何应钦、陈诚是蒋委员长十分倚重的重臣,他们两人出面求情,陈诚又主动承担了责任,委员长不能不给面子。虽然生气,但作为将帅,陈诚这种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和胆识,十分可贵,他由此赢得了部属的拥戴和敬重。
按理说,张发奎如此重大的过失,蒋委员长是不会轻易饶恕的。按他的脾气,不枪毙了张发奎,也得让他上军事法庭审判。如果都像张发奎一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作主张,轻言放弃,这仗还怎么打!?
可平心而论,蒋委员长从武汉会战的战略考虑,守住九江是对的,但具体到如何防守九江则有其特殊性。作为统帅,他在战略方面确实高明,但至具体战役的指挥,却不甚高明。常常插手指挥、忙中添乱,往往让将领们无所适从。兰桂会战、九江保卫战就是很好的列子。
会议结束,最后做出了决定:南浔方面的军事即日起由薛岳、吴奇伟两总司令负责指挥,张发奎即行调回武汉。
张发奎接令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宦海沉浮寻常事,功名未必尽云烟。放弃兵权,他并不在意,薛岳、吴奇伟都是曾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将部队交给他们,自己也很放心。只是武汉会战刚刚开始,自己便栽了跟头,面子上没处放。但军令如山,张发奎纵有千般怨恨,也只能交出兵权,怅然若失地离开了九江。
“都结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