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报纸-《明朝假太监》
第(2/3)页
时势新闻太过枯燥,而多了些奇闻趣事,则就比较吸引人了。
今天在报纸一个比较醒目的地方,赫然写着有奖征文的字样,而标题则是目前全面与建奴开战是否合适。
其实看过报纸的人都知道,报纸肯定来自辽东,不然不会对辽东局势如此清楚。
但随着报纸逐渐被京城各级人士认可,它究竟产自那里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报纸上都是一些正面的内容,每次都把皇帝夸的跟朵花似的,就是官府也没理由取缔它。
朝廷也有抵报,但内容显然无法与大明早报相比,现在就连官员们都不看抵报,而转看大明早报了。
今天这个征文严格来说有点敏感,但大明的士子们一直都是最敢说的,尤其是像这样他们感兴趣的话题。
报纸在士子们手中还没传阅完,就有士子开口了。
“这个答案太明显了,萨尔浒之后,朝廷军队遭受重创,正应该好好休养生息,待实力恢复后,再一鼓作气消灭建奴”
另一个士子道:“兄台此言差矣,朝廷军队受损严重,建奴的损失同样不少,而且女真向来人丁稀少,死一个就少一个,朝廷应该趁这个机会再次调集大军,一举将建奴灭之”
先前说话之人冷笑道:“兄台好大的口气,你以为打仗只要兵力多,就一定能取胜吗?在叶公公之前,辽东已经被建奴祸害的不成样子,根本无力再支撑起另一场大战”
“我大明富有四海,怎会连场大战都打不起?若朝廷真没银子,我等就为朝廷募捐”
......
像这样的争论,几乎在每家酒楼都有,而这也正是叶珣要的效果,之前因为宽甸六堡丢失,已经让叶珣十分被动,虽然事后用火烧赫图阿拉找回了些许颜面,但也让叶珣认识到不能再让舆论损害自己了,必须将舆论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应运而生,而且叶珣对京城当权者的心态十分清楚,想要让他们接受报纸,就必须先将他们捧起来,然后才是辽东的事,这样才能不知不觉地左右大明的舆论导向。
可以说叶珣做的很成功,新颖的内容、低廉的价格,很快就让报纸走进大明千家万户。
赔本买卖当然不会持续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当所有人离不开报纸后,就会发现找不到报童了,而再想买报纸的话,就只能去书店了,价格当然也会涨起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