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前尘往事(2)-《孤女再嫁》


    第(2/3)页

    民间姻亲之间的利益纠纷本就复杂,大多是民事案件,少有入刑的,如此法办,薛汇槿难免吃点苦头,但薛家至少是能保住的。如果皇帝认为惩戒过轻,自然会责成大理寺重办,如果皇帝有心偏袒,自然会御批通过。

    案子办不好是大理寺的过错,案子办得好是陛下皇恩浩荡,怎么看都不伤天子威严。

    袁肃一听,也觉得此计在理,于是把案件的卷宗依此方向再撰写了一遍,不日即呈报泓远帝御览。

    大理寺认为薛家与旭王的往来为姻亲之间的不当利益纠纷,着撤销薛汇槿从五品中散大夫散官,科罚金白银十万两,查封涉案的鼎泰丰钱庄,以不正当经营罪没收所有经营所得,责令海州薛家十年内不得踏足钱庄生意。薛成贵治家不严,科罚金白银三万两,责令居家思过,整肃家风。

    泓远帝对大理寺呈报的结案奏章甚是满意,御笔朱批一下,即成定献。

    海州薛家总算是保住了身家性命,但是也伤的不轻。

    为方便通过鼎泰丰向卢家的日升昌输送钱财,薛汇槿几乎把鼎泰和的绝大部分盈利都放到了鼎泰丰,现在鼎泰丰忽然被查抄,里面所有的资金都被上缴国库,没有了流动资金的鼎泰和就只剩下一个空壳子,连船工的薪俸都发不出,更别说持续经营了。

    薛家经薛汇槿一番折腾后,本就不剩多少家底了,十九家商行剔除鼎泰丰钱庄后剩余十八家,但薛汇槿只顾钻营长兴官场,连鼎泰和的经营都是墨守成规,哪里还有精力管商行?因此这十八家商行的盈利状况也不甚理想,根本没有多余的资金供鼎泰和这个巨无霸消耗。

    唯一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的办法,就是卖掉鼎泰和,保住十八家商行。

    鼎泰和价值颇丰,即使是贱卖,也要价不菲,大业国不少商号都想吞掉鼎泰和,进而垄断海州港,但苦于无此实力。不少商号想到联合出资的方法,于是联合抱团之声不绝,成为大业国上下最大的一笔谈资。

    正当商号之间互相合计磋商,大业国商界一片喧嚣之声之时,崛起于洛安的泰祥兴直接与鼎泰和商谈,以一己之力实施并购!

    几乎是举国哗然!

    泰祥兴究竟几时冒出来的,哪里来这么多资金,背后的实际操控人究竟是谁?这些笼罩在世人面前的问题还没搞清楚,泰祥兴的当家易如海便已亲赴海州与薛家谈判,以白银三百万两并购鼎泰和!

    薛汇槿还想搞清楚泰祥兴的来龙去脉再决定,但鼎泰和的实际拥有人薛成贵没给他机会,二话不说便签署了出让协议。

    随着鼎泰和的易主,海州港几乎一夜变天,鼎泰和商号虽没有更名,但主人已经不一样。

    雄踞大业国水上运输业十数载的薛家,不再是大业首屈一指的航运巨子,取而代之的,是泰祥兴,以及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易如海。

    泰祥兴似乎对海州商界很熟悉,鼎泰和的运转几乎是无缝衔接,船行里的众人一点变化都感觉不到。与此同时,泰祥兴马上在海州成立了钱庄泰祥丰,凭借其充足的财力,抢在其他钱庄蚕食掉鼎泰丰原有市场之前扩张势力,很快成长为继鼎泰丰之后海州首屈一指的大钱庄。泰祥丰的银票不仅可汇通天下,甚至能汇通至东海诸番邦。凭借其强大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泰祥丰成为连同海州在内的大业国行商首选汇通钱庄。

    发生在泓远十九年冬的变局还不止这些。

    大业与羁縻州的战事在一个深冬的夜晚里彻底打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