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尺素书5-《女商枭》
第(3/3)页
慕容冲仍旧一头雾水:“那之后呢?”
林若不由自主地扬声道:“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慕容冲心头一跳:“这是为何?”
林若面色肃然:“单从‘青苗法’本身来说,对于农人和朝廷是两利——农人可以获得更多粮食,朝廷府库可以丰盈充足。可朝廷在其中充当了借贷人的角色,将原本就是以借贷为生的人置于何地?”
“你这是在替奸商鸣不平?”
林若摇了摇头:“四哥,这样的奸商可不是小数目,而且这些人手中的势力不容小觑,有不少地方,上到知府,下到小吏,连黑白两道,都得看这些人的脸色。”
慕容冲沉默,林若说的是实情。
“这些人不好好安抚,有两种结果,第一,联名抵制,与当地知府对抗;第二,官商勾结,瓜分利益,盘剥利息,调整周期,吃亏的还是朝廷和百姓。此为其一。”
慕容冲眸中闪过一丝黯淡,安静地听着林若继续说。
“其二,‘青苗法’一旦成了我朝律法,必定会成为各地官员考评的一项标准,官吏不论大小,都会为了自己的前程,鼓励农人多赊青苗款。最后遭殃的,都是底层的小吏和农人,以及会被糟蹋的粮种。”
这就跟雨具店的老板希望每天都下雨,棺材铺的老板希望每天都死人一样,作为“青苗法”的执行官吏,必定是希望所辖地方每个人都来预支青苗款,以增加他们的业绩。这就跟他们作为一方父母官的初心相悖——原本该烧香祈愿全年风调雨顺,但这就意味着农人都丰衣足食,无人预支青苗款,地方官吏的青苗政绩一片空白,卷铺盖走人事小,被扣上一个阻挠新政的罪名,那可就连性命都堪忧了!
“其三,便是还钱的问题。若是寻常的民间借贷,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方才也提及,那些以借贷谋生的富商手下都有不小的势力,以供他们驱策,催逼借款人还钱。可若是地方官府贷出去的账,百姓不还,让地方官员怎么办?派出衙役小吏,抄着棍子去强行索债吗?那这和地痞混混又有什么区别?”
借钱时是大爷,要钱时是孙子。
自古如此,诚不欺我!
第(3/3)页